绿色简约靓丽风格的一款自适应式zblog app下载模板,面向于手机app应用、手赚app应用、网赚app应用分享下载网站设计开发,采用左中右三栏布局响应式结构,APP图标排版、分类展示、大幅轮播图、热门/最新APP模块,二维码扫描下载,支持电脑或手机访问浏览,兼容IE9+、Firefox、chrome及Safari等主流浏览器,在PC电脑端和手机端都具有良好的访问浏览体验。
主题特点:
从部分到全体,步步紧逼,打压、削弱或兼并竞争对手,全行业统吃。
美国国会提出25%到40%,如果一夜间实现这么大幅度的升值,可能严重打击国内出口企业的竞争力,甚至击垮国内经济。我非常反感克鲁格曼关于人民币对国际经济影响的不负责任的猜测,但他关于人民币汇率对中国宏观经济影响的分析,还是十分准确的。
当时应该是人民币退出软盯住汇率机制的最佳时机。不过我支持这个方案最主要的理由,是因为它的重点在于建立市场机制而非升值幅度。经济学对大国和小国区分的依据并非疆土面积或人口数量,而是一国对国际市场影响力。现在美国政客将人民币汇率渲染成一个如此重要的国际经济问题,其根本原因恐怕主要还在政治层面,经济层面的因素尚在其次。70年代初尼克松总统将美元与黄金脱钩后,IMF才开始鼓励各国实施灵活的汇率制度。
比如人民币对美元实行软盯住的做法,看起来应该是无可指责的,但这种做法实际上影响了美元汇率的调整。第二种选择是一次性升值,调整到均衡水平,这样就可以消除国际政客与投资者的升值预期,减少热钱流动。12月初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将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,调整经济结构,管理好通胀预期的关系,纳入2010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。
国内产能过剩的形势还在发展。所以只要政策掌握灵活扩张的宏观政策,收缩适时恰当,就不必对通胀过分担心。另一方面,收入分配改革启动障碍重重,难度很大,居民最终消费增长乏力,供大于求的局面不易改变。自然灾害和国际市场导致食品供应存在不确定性,而食品对CPI指数的影响不可小视。
第三,宏观政策转向中性和稳定,不但有助于抑制通胀的发展,有助于稳定物价,而且也是有利于我国发展思路由高速增长转向以中速增长为目标。我国经济增长即将进入潜在增长率的区间,在此区间将宏观政策调整到中性,是个机遇期。
进入 刘国光 的专栏 进入专题: 通货膨胀 。预期要来的通胀,在2010年看来并不强烈。当然,如果不预察政策效应的滞后,而不适时恰当地调整政策的力度和方向,通胀预期就有可能变为明显的通胀现实。一旦达到潜在增长率水平,就要考虑实现宏观调控政策由宽松向稳健、中性的转变。
另一方面,存在着抑制物价水平快速上升因素。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,特别是政策的调整变化,都可能使通胀预期有所改变。而片面追求过高速度是不能持续的。经济学对大国和小国区分的依据并非疆土面积或人口数量,而是一国对国际市场影响力。
推动物价继续上涨有以下几方面因素:经济较快复苏带动的需求和物价上升。金融经济形势诱发外资热钱流入,会进一步增加流动性,推动市场行情上扬。
如果政策不调整,则通胀继续强化发展是不可避免的但抑制因素也不能忽视,故上升较缓。
一般预测2010年下半年CPI可能达到3%~4%的轻度通胀,还有调控余地,所以不必惊慌,不可为预期通胀误导,做出非理性反应。所以只要政策掌握灵活扩张的宏观政策,收缩适时恰当,就不必对通胀过分担心。进入 刘国光 的专栏 进入专题: 通货膨胀 。另一方面,存在着抑制物价水平快速上升因素。随着形势转缓,过度宽松政策的退出迟早要提上议事日程,各国已开始考虑。2010年物价涨幅可控在3%以下,不会出现通胀,但四季度物价涨幅会在3%~5%,属轻度通胀。
如果政策不调整,则通胀继续强化发展是不可避免的。这里讲的增长是持续协调稳定的增长,而不是忽高忽低的不可持续的高增长。
只有中速增长才有可能使我们摆脱这些困难,从容进行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,才能保持经济持续协调较快增长。只要实施灵活扩张的宏观政策,收缩适时恰当,就不必对通胀过分担心。
我国经济增长即将进入潜在增长率的区间,在此区间将宏观政策调整到中性,是个机遇期。但随着此次经济周期在2009年第一季度触底,第二季度开始回升,物价指数(CPI)环比上升,同比11月份触底转正,CPI上升趋势十分明显,所以有通胀预期也是很自然的。
按照我国经验,通胀通常发生在实际经济增长率超过潜在增长率的时候。第二,目前,我国实际经济增长率仍略低于潜在增长率。据《经济时报》2009年10月26日报道,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个模拟预测,如果国内扩张性政策力度不收缩,2009年全年GDP增速达8.2%,2010年达9.1%。因此不能说已经发生通货膨胀。
为保持经济回升向好的势头,仍需继续一段适度宽松的宏观调控政策。当然,如果不预察政策效应的滞后,而不适时恰当地调整政策的力度和方向,通胀预期就有可能变为明显的通胀现实。
但也不能忽视导致通胀走向明显化的不确定因素,预为之计,防患于未然。一旦达到潜在增长率水平,就要考虑实现宏观调控政策由宽松向稳健、中性的转变。
2009年农业收成较好,2010年食品供应总价上会基本保持稳定。所以按照保增长、调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次序安排,要把保增长放在调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的后面,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保增长。
2009年第一至第三季度实际增长率7.7%,尚在潜在增长率以内,第三季度经济增长率为8.9%,也没有超出潜在增长率的上限。这是2009年中央第一次提出管理好通胀预期,引发了社会的注意和讨论。预期要来的通胀,在2010年看来并不强烈。管理好通胀预期的政策建议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,我国2010年的宏观调控政策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:第一,世界金融危机使许多国家采取过度宽松的宏观政策,我国也不例外,如4万亿投资的积极财政,9万亿至10万亿的信贷投放等,已经带来经济止跌回升的效果,并且收效在各国之前。
12月初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将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,调整经济结构,管理好通胀预期的关系,纳入2010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。我国目前的潜在增长率在8%~9%左右。
最重要的是政策变动因素。现在物价指数逐月上涨,产生了通胀预期,但是并不强烈。
第三,宏观政策转向中性和稳定,不但有助于抑制通胀的发展,有助于稳定物价,而且也是有利于我国发展思路由高速增长转向以中速增长为目标。中央提出管好通胀预期,不是说预期要来的通胀一定会严重,而是知会公众正确对待预期通胀的来临,部署管理层做好防控通胀的预案。
1 留言